快速导航
产品中心
分类
发展“三品一标” 看看这一些地方有何“秘籍”
来源:BOB手机客户端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13 19:16:53

  农产品“三品一标”是指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近年来,伴随着农产品“三品一标”持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不断的提高。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部署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为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产品高水平发展的良好氛围,挖掘各地成效和经验做法,本版特刊发典型报道,以飨读者。

  高品质地理标志农产品从何而来?追根溯源,品质提升的“密匙”在于建设高水平地标农产品核心生产基地。

  站在广西佳年农业有限公司火龙果生产基地的观景台,3000亩火龙果苗整齐划一。为增加光照时间促丰增产,每当夜幕降临,千亩果园又瞬间变成灯的海洋,场面十分震撼。

  2020年,南宁火龙果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全面建设火龙果核心生产基地,重点推进南宁火龙果的品质提升。在保护工程的实施引领下,该农业生产基地按照“农业生产工业化”理念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标准化田块采用统一的设施栽培技术,配套“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系统,抑草膜、物理防虫灯等。“我们从种植、田间管理到采收全部严格采用标准化的作业流程。”该企业负责人王恺介绍。

  在保护工程的实施带动下,南宁火龙果核心生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共选取广西佳年公司等4家企业建立品种繁育和核心生产基地。同时,授权28家企业使用“南宁火龙果”农产品地理标志,统一按照技术规范,积极构建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普及农业机械在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并通过开展专项抽样检测,从77个基地抽取156批次产品做检测,南宁火龙果特色品质得以长期保持。

  霓虹闪烁的灯墙,裸眼3D的火龙果形象展示……2022年3月,南宁市民们欣喜地看到,一座崭新的“南宁火龙果”主题地铁站在南宁市正式亮相。

  据了解,这是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加快创建南宁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一次全新宣传尝试。以“南宁火龙果 甜蜜你和我”为宣传主线,通过多方位展示南宁火龙果的品牌区域价值、文化价值及产品价值,“南宁火龙果”主题地铁站被成功打造成为富有地域特色的网红打卡点,形成独特的城市IP。以农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了南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社会认知度,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成功“破圈”。

  临近傍晚,家住上海市松江区的市民李女士拎上菜篮,径直前往松林猪肉直营店采购。最近店里上市了一种“吃着绿色稻米长大”的“绿色猪肉”,品尝这种猪肉成了李女士眼下的新期待。

  在上海,松林猪肉和松林大米是家喻户晓的两个绿色产品。上海松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龙钦和记者说,目前企业年产松江大米4200吨,年上市生猪规模达25万头,牵头带动108户家庭农场建立了1.2万亩的松江大米标准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017年,松林食品旗下的米业公司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许可;2020年,松林田园鲜猪肉获得上海市首张畜禽类绿色食品证书。“目前公司已构建起田园鲜猪肉和绿色有机大米两条闭环产业链,不断的提高绿色产品的品质、产量和效益。”王龙钦说。

  上海的农业用地面积不到240万亩,特大城市农产品保供任务艰巨,同时又要符合城市严苛的环保标准,在这种处境下,王龙钦果断将生猪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食品发展道路。

  产品“绿”不“绿”,关键还得看原料。种养结合的基本方式是将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液经发酵作为水稻种植的有机肥,稻谷加工大米后的砻糠和碎米作为生猪养殖的饲喂辅料。粪尿还田资源化利用可改良粮田土壤质量,减少化肥使用,使生产的全部过程符合绿色食品发展理念。

  2020年,上海市首家楼房式(四层)规模化生态养猪场在松林厂区成功建成。该养猪场采用集约化饲养、智能化管控、绿色环保的现代生猪饲养模式,产生的粪肥集中处理,“变废为宝”形成大量有机肥,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障。据统计,松林每个农场年饲养肉猪1500头,养殖粪肥发酵形成的有机肥就近还田减少化肥用量50%以上。把可能污染自然环境的粪肥转变为优质资源并有效利用,形成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绿色都市农业发展新模式。

  在河南省汝州市焦村镇士博生态园内,2000亩软籽石榴已经采摘完毕。采摘下的石榴装箱后,工作人员在石榴箱子封口处逐一贴上承诺达标合格证。用手机扫描包装箱上的二维码,它们的“前世今生”即刻出现。

  这是汝州市着力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来,汝州市构建“三三三”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开创合格证推广工作新局面。

  首先是“三个保障”,即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网格化管理体系保障、强化培训宣传保障。由此,全市561名网格员构建起覆盖“市-镇-村-企业”的农产品质量“网格化”的监管网。利用微信等多种网络媒介开展专题宣传,营造合格证制度推行的浓厚氛围。

  其次是“三个衔接”。通过制定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机制,共享产地来源信息和抽检结果,实现监管无盲区。通过加强与追溯管理体系衔接,全市21个乡镇监管站及101家追溯示范点全部配置检测及合格证一体机,实时监控产品合格率及带证上市的情况。通过加强与信用管理体系衔接,遴选125家监管主体探索开展信用管理,将落实合格证情况作为信用评估重点指标之一,初步实现农安信用管理。

  最后是“三个创新”。将合格证设定为机打及手写等形式,满足多样化开具需求。将“三品一标”、名特优新和富硒农产品等列入合格证内容,不断拓展合格证功能及应用场景,真正的完成合格证一证多用。增设追溯二维码,形成“合格证+追溯码”“合格证+产地编码”等联合推广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当地还以“地摊经济”为切入口,与城市管理局联合开展专项治理。针对地摊农产品重点户开展农安宣传与检测,推进地摊农户开具合格证6500余张,有效破解了小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城市管理民生痛点问题。